近日,打開微博、微信接連遭遇刷屏,先是南方周末記者柴會群一篇滿念情懷的《記者不可欺》,後是央視新聞調查記者王志安《一個人的勒索》與其針鋒相對。兩人也都算是國內一等一的調查記者高手,從行文便可看出,一個深諳當下社會流行心理,一個自詡能用冰冷理性溫暖世界,不過兩人卻總是為老不尊、冤家路窄,在網絡上相互挑逗羞辱,惹得記者圈內一陣唏噓感嘆、眾人出來打圍解讀不說,以致於我這等新聞學徒都忍不住想跳出來說一句:“你們真是夠了!”
  不過,我倒也感謝這種旁觀的收穫。當我被你一言我一語搞得昏頭轉向、犯了迷糊,不知去信誰時,循著各種或宏大理想或個人情懷或專業細節被人帶路時,走了一小段,我總能找到矛盾、自感已入謊言編織的陷阱。起初,我輕而易舉就相信了那些弱者並不弱的論調,恨不得奉若金科玉律,也對紅嘴烏鴉心生同情,特別是在看到一個採訪過他的北京學生也搖旗吶喊,心裡的好感度一度攀升,因為這讓我聯想起了許多知名記者說的:“你幫老百姓做主,結果到頭來罵的最凶的正是他們。去他媽的理想,姐掙錢去了!”這種境遇,相信許多同行深有體會,必定呼應者眾。這不,我認識的幾個大報老師,紛紛轉帖此文,但無一人稍加點評。讓我遙想,難道這又是個人與體制對抗的悲劇,又將印證眾人皆醉或裝睡的中國現實?同類型的事兒,只要把板子打在這個邏輯缺陷上,一抓一個準。
  不過我想,可能我又會犯一個錯誤。於是,我去好好看了新聞調查那期走廊醫生的報道,結果大潮褪去,我終於看到了誰在裸泳。一個事件,兩個截然不同的報道。對比之下,不得不承認,王比柴的採訪報道更加專業扎實,其結果說明,柴可能被採訪對象耍了。但就是這麼一件其實並不複雜的事兒,被柴一攪混,一個翻滾上升到過度醫療的境界,“給正常人安裝心臟起搏器”,一個個駭人聽聞的故事令每個人的神經為之顫動,傳到高層耳朵里也被立即叫停。這一次因為事實重現帶來的反轉讓我懂得,在評論之前切勿不知事實,上來就站隊、做耳聾眼瞎的噴子,也讓我對王不再那麼厭惡,並強烈欣賞他顧大局、識主流的專業態度。儘管,他還是那麼喜歡找罵。
  一路追根溯源,再走到今天法院起訴。這場對手戲看完,給我的感覺,倒沒那麼覺得是法律真實與新聞真實的辯爭,而是關於傳者意識的衝突,是自己本位還是受眾本位,是尊重本位還是誘導本位?
  我不想把兩人的私德問題拔高到兩種媒體運作方式和社會思維方式的差異,因為這多少有點故弄玄虛和肆意擴大,但並不代表著這與他們所處環境對立場影響沒有關係。在我看來這兩人的毛病都是自以為是,背靠大樹不說人話。
  其一,循循善誘的痕跡過於明顯。本是一個客觀的提問主體,兩人卻偏愛穿鑿附會。且看一個細節,王問:“有沒有一個叫柴會群的人採訪過你?”雖有必要,但這簡直讓人覺得在公報私仇;柴又說:“我雖然沒有跟那個病人核對過,但根據其他線人及我的採訪記錄,沒有問題。”我不相信我們的年度風雲記者會這麼簡單就被採訪對象牽著鼻子走,這隻能證明是一種思維慣性依賴,或存在有意片面的不良動機。
  其二,不愛問人,甚至專家,靠個人經驗判斷臆想。柴長期跑醫療口,卻連一些最基本的醫療常識都不知道,這種滿是權力驕橫的偏執已見實難算作一種有勇氣和智慧的固執!王稍微好點,知道做個小學生,不懂的要問,但看看他在微博上有些發言,簡直替他著急。作為一個以嚴謹、理性自居的記者,卻老犯一些稍加思索便會歸謬甚至只是常識的問題。
  最後,我很想引用走廊醫生那期節目里,某病人的話,“我不關心你們到底如何如何了,也不操心醫院有沒有腐敗貪污,我就想治個病,做個檢查,把事兒說清楚。”我倒是不煩讓你們的口水戰再飛一會兒,法庭對決的結果也快出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只是提醒尚還幼稚的自己,不要再被騙的那麼蠢,一切只看建構於專業之上的事實。
  文/向定傑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柴王口水戰,少了受眾意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p16fpnoq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